如今,整个汽车产业都在拥抱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无人驾驶技术的下线和量产更标志着我国智能汽车进入了实用阶段,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汽车智能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一个可以触碰和体验的现实。在它的背后,是诸多核心技术的攻克。
12月12日,由《计算机世界》报社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所联合主办,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睦合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瀚海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海”)协办的汽车智能与车联网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数十位政、企、学、研届人士应邀出席,一同探讨了人、车、网络共存共生的未来。
会上,由计世传媒和瀚海联合成立的工信计世-瀚海汽车检验测试的数据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瀚海董事长张庆在题为《汽车材料测试助力人工智能》的演讲中谈到,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共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2017全年国内汽车召回数量突破2000万,再度刷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而瀚海公司能够给大家提供材料性能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强度疲劳测试、管路系统测试、电子电器测试和失效分析,借助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化,形成新一代检验测试手段,保障汽车的安全。
那么,汽车检测是如何与汽车智能、车联网相融合的?零部件检测与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相辅相成的?未来汽车检测的发展与研究方向又是什么?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计算机世界》记者正常采访了张庆。
张庆坦言,作为一家2009年成立、专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民营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瀚海深知自身的不足与短板。由于是一家年轻的企业,相对于研究所和外资等企业,人才数量的欠缺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同时在国家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上也较大规模的公司弱一些。
因此,瀚海只能采取差异化、重服务的策略,不断巩固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检测实力,扩大测试范围,例如在汽车管路件和非标件检测上“花大功夫”,为此还专门建立了非标工装部,为一些企业台架试验解决工装夹具的难题,真正为各大车企解决实际问题。再有是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大数据,为汽车零部件公司制作过程中对材料的特性加以分析,为企业降低开发成本。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瀚海申请了二十多项检测专利技术,连续几年通过CNAS、CMA、CCS等机构的认证认可,并于2016年初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于2017年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政策,在上海嘉定建立起上新能源实验室,总投资6000多万,已经有能力做测试技术咨询、测试服务、测试设备开发等工作。
张庆指出,作为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其实在汽车智能和车联网领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一个间接的关系。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智能汽车不能离开安全。瀚海所要做的就是各种电子元器件在环境及耐久可靠性中的试验,为汽车制造商和汽车智能及车联网企业所提供的材料或产品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检验测试的数据,为避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几率发生的安全问题保驾护航。
张庆表示:“只有通过产品可靠性等相关检测才能保障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事故风险。试想一下,如果任何零部件在没有通过安全检查就组装上路行驶,万一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同时,张庆认为汽车零部件检测与人工智能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检测行业其实是一项服务业,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为了给汽车驾驶保驾护航。人工智能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提高人们驾驶汽车舒适度的基础上能更加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利用人工智能来完成人们在某种状态下还没办法实现的功能。两者有着相似的目的和功能。”张庆如是说。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检验测试手段及方法势必将出现重大变化。在检验测试领域,能轻松实现的就是检测设备的人工智能化,这一改变将大幅度的提升检验测试的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和经验不足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计世传媒总裁金建中(图右)、上海瀚海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图左)为工信计世-瀚海汽车检验测试的数据研究中心揭牌
目前,瀚海拥有超过10000平米的专业实验室,拥有超过200人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相继在重庆、沈阳、武汉等地成立分公司。通过专业的技术服务赢得了包括上汽通用、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长安标志雪铁龙、长安铃木、广汽、吉利、北汽、长城、比亚迪等众多企业的合作与好评。
谈及成立“工信计世瀚海汽车检验测试的数据研究中心”的初衷,张庆表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利用检测大数据为汽车零部件公司可以提供通过检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公司能够通过结果对自身的材料加以分析和改进,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对大数据的掌握为今后在制定新能源汽车检验测试标准上准备好工作。
张庆直言:“成立该中心也还是为了能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知名度,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联,使瀚海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借助工信计世的强大背景和号召力更快地做大做强。”